孔潇潇:我为什么成为远见导师

· 志愿者寄语

孔潇潇女士现任谷歌公司技术主管经理,是智能家居核心模块负责人,专注于智能语音交互、用户体验和前端开发。孔女士拥有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士、英国玛丽女皇学院管理学学士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孔潇潇女士现任谷歌公司技术主管经理,是智能家居核心模块负责人,专注于智能语音交互、用户体验和前端开发。孔女士拥有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士、英国玛丽女皇学院管理学学士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作为第一批加入远见教育基金会的导师,孔潇潇讲述了自己学习工作中的成长故事,以及选择加入远见的心路历程。

她还分享了陪伴远见学生一起成长、互相砥砺的真挚感受,也为有意愿加入成为远见导师的人给出了建议。

 

 

202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在美国硅谷郊区的家中,孔潇潇和老公匆忙地将临时整理出来的生活必需品搬到自己车上,开车从山谷的家中出发,去往50公里外一个朋友家临时居住。

此时,正在快速蔓延的山火离她的房子所在的地方只差一个山头儿,新闻里每个小时都在更新这场火灾蔓延的情况,警察已经开车到了她家这个区域,一户户地劝居民撤离。凌晨一点,孔潇潇开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她看到的是一辆辆满载的小卡车和家用轿车,车里都是为了躲避山火而临时搬走的附近居民。

“那是一种‘逃亡’的感觉,”孔潇潇说。“山火完全有可能会烧过来,那样我们就真的无家可归了。”

幸运的是,那场山火后来没有破坏掉她的居所,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让她真切地体会到了两个字:无常。

“所有的东西都可能失去,失去的也可能会再得到。人生有太多不确定性。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有没有把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在此之前,孔潇潇从小到大在求学和职业道路上基本一帆风顺:从北京的重点高中,到名牌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知名高校读硕士,之后在美国软件巨头甲骨文公司和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工作。进入谷歌三年内,她就从从初级工程师成为了带领团队的资深工程师。在硅谷工作期间,她也找到了生活伴侣,婚后过着稳定的生活。

那场山火过去了几个月,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孔潇潇结识了同在谷歌工作的王维汉,了解到他正在筹备一个教育公益项目—远见奖学金。项目希望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去帮助中国优秀的大学生们,建立自己的“社会导师”资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去陪伴年轻人跨过迷茫,实现梦想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这个理念和我的想法很契合,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是很幸运的,我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都遇到过很多‘贵人’,他们给了我很大影响。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给其他年轻人提供这样的帮助,所以我加入了远见。”

下面是来自孔潇潇的口述: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贪玩,对各种东西都很好奇,都想去玩儿一把。上学的时候,我算是有点小聪明吧,肯努力去学,所以总体成绩还不错。

我的中学是在北大附中度过的,学校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的高一班主任也是我们的年级主任,他是位一头银发的男老师,说话温和优雅,又掷地有声,给我的感觉是很“神奇”。

老师与我们学生之间亦师亦友。记得有一次课间,他走过来问我:“你觉得咱们这个班里的氛围怎么样?”他的态度不像是老师在给学生提问,更像是和学生在平等民主地讨论,他很认真地听了我的回答。我当时印象特别深,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就是“导师”的感觉。

高二下学期有一段时间我的考试成绩不太好,心情很差。他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事情,不用太计较眼前得失。” 当时,我其实没有明白他的话的深意,脑子里简单地想着就是要考好试,去上好大学。但是他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一直记着,后来就发芽了。他是希望我们要有更远大的目标和理想,有更全面的成长,不要仅仅苟且于眼前的考试成绩。

高考我报考的是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专业,可以同时拿到英国玛丽女皇学院管理学学士。2013年本科毕业之后我申请到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课程。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很努力找工作。当时,我在软件公司Oracle(甲骨文公司)拿到了第一个工作机会。但是短暂的开心之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和空虚。

我从小就被教育说要学习好,上好大学、好专业,然后找一个好工作。这个一直念叨了二十年的事情我已经做到了。在一个规定目标下往前跑是很容易的,目标单一,照着去做就行了。但是当到达了这个节点之后,人生就又变成了一张新的白纸,我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那一刻,我发现我的人生可能刚刚开始,这一张白纸上的所有东西从此以后都要由我自己来画了;也是那时候,我发现我对自己的认知其实很空白,我只是跟着大方向往前走。既然下一步不清楚,那就去找。我决定多去尝试,然后在尝试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比如在逆境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更多,在那个时候感悟就会更加清晰。 

我和我的同事

 我和我的同事

之后三年,我在Oracle做软件工程师。刚开始基本上就是个“愣头青”,在犯错中成长,不懂要怎么跟同事处理关系,怎么跟老板处理关系,工作上有很多东西要学,全都要自己找办法,自己去和老板和同事沟通,自己主导完成。

幸运的是我在Oracle也遇到了一位“贵人”。他是我们团队技术负责人,业务能力很强的同时,也愿意花很多时间去培养像我这样的新人。

有段时间我的工作压力大,团队同事又不是很给力,我跑去跟他吐槽。他对我说:“你意识到了吗?工作中很多难的事情其实不是代码写得好不好,而是和人的相处。”

业务能力是一个人的硬实力,和人相处共事就是人的一种软实力。他的话点拨了我,让我意识到了软实力的重要性。硬实力是做一件事的基础,但是软实力决定的是能达到的高度。我们的工作性质就算是码农吧,主要是设计、编写和测试代码,但是当我们想实现一个目标时,很多事情是要靠人和人之间把它一起做出来,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沟通非常重要。

在工作中我观察到这位团队的技术负责人,他即使在特别忙的时候,还能每天花时间指导我们这些下属正在做的东西。一次我问他:工作大大小小这么多事,每个人都会有烦心的时候,但我从来没有见过你生过气,你怎么能任何时候都这么从容?他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我没有这么从容。我只是告诉自己,每个来找我的人跟我说的事情在当下肯定对这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要尊重对方。

作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他认为去尊重每一个团队成员工作中的需求是他应该做到的,即使事情的重量级不高或者自己非常忙。这样去做才能保证这个组顺畅的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他的所言所行给了我很多启发,帮助我在软实力方面成长上了很多。

 

我在2018年来到了谷歌。我在选组的时候选了自己喜欢的方向:智能家居。如果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工作中的方向一致,那工作就不是辛苦了。工作中如果我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那我就不会只循规蹈矩的去做了。

在一个团队里,我把自己的模块做好的同时,也会去问其他同事或者领导,了解这个项目其他方面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或者风险,如何更好地推进解决方案。时间长了,大家都能感知到我是真的想为用户做有用的事,有幸我的领导愿意给我更多机会,也看到了我的动力和努力。在谷歌的近三年里,我升了两级,从初级工程师成为了资深工程师。

我觉得初入职场的新人也要有这种意识,不要把自己看成只是一个螺丝钉,而是去想如果我是这个项目的带头人,我需要什么,我怎么去做,有个“大局观”去做事。这也是我在高中时候受到的教育的影响。

第二,不要太计较一时的得失,比如是不是自己工作量比别人多啊、工作付出有没有得到及时的嘉奖啊。如果你想去做,你就花时间把这个做了,你是真心愿意把它做好,并合理的体现出来,路遥知马力,大家都会看到。

而且,我也意识到有的时候要自己去争取。我会很积极的找同事或领导说:你觉得我最近做的怎么样,你觉得我有什么东西要改,或者你觉得我哪块做得好哪块不好。你去多做,你自己就可以作为一个项目推动者。谷歌也是这样的文化,任何事情你愿意努力去尝试,大家都会鼓励你“take driver’s seat”。

2020年,我自己带了一个项目,去做第二代 Google Nest Hub。团队里面有四个人,有的成员内部等级比我还高。中间经历了特别难的时候,当时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很焦虑。但是我的同事和领导们在内部系统给我留言,鼓励我和肯定我做得好的地方。去年年中,我们顺利完成了这个项目,产品已经走进了全球千千万万的家庭中。

2018年加入谷歌工作

 2018年加入谷歌工作

2020年,我在一次会议上和一位全球五百强的半导体公司创始人有一面之缘。会议刚刚结束,这位老先生不经意间向我走来,问到:“你是谁?”我下意识地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工作。话没说完我已经满脸涨红。

“嗯,我不是在问你的工作是什么,”老人家悠悠地说了一句:“很高兴认识你。” 说完便消失在人群里。我就呆呆的站在那,然后突然反思他的问题:我是谁,我怎么形容我是谁呢?

那个当下,我心里想到的是工作当然不能定义我,即便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工作。

“我是谁?” 这个问题萦绕在我心里至少大半年。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家附近就赶上了那次山火,我深深的体会到“无常”这两个字。这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后来看到维汉在朋友圈的文章,讲到自己创建远见奖学金的想法,我很认同,算是一拍即合吧。于是我加入了远见,成为了一名远见导师。

我觉得远见的意义在于将更宽广的教育和经验的平台提供给远见的学生,用这些工具和思维方式帮助拓阔年轻人的知识边界,埋下一些种子,帮助他们在日后保持心中的爱和力量,不只让自己进步,也推动世界进步。

在远见教育基金会这段时间,我和两位同学交流的时间比较长。相比学校中的师生关系,我们之间的相处其实是双方都受益的,这个我很有感触。

我的一位学生叫晓芝(化名),是贵州某高校编导专业的本科生。她的家就在贵州山区,妈妈在城里打工,家里有三个孩子,她是老二。她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贵州这个大学。她在放假的时候会给我发生活中的照片,比如去山里放羊啊,种田啊,家里杀牛啊。

晓芝的心里有大爱也有志向。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帮助更多孩子。我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质朴的东西,和城市中的精致利己主义的方式不同。有时候生活中很多事情我觉得自己有点儿失去初心了,但是我可以从她身上感受到很多无私、乐观、坚毅的力量。

我和她每个月都会有交流,陪她一起讨论反思、一起分析和规划人生,一起聊对她重要的和她感兴趣的话题,她还写下了一个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时候我感觉就像跟着她一起过她的人生。

晓芝之前参加过两次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失利了。我会在方法上给她建议,督促她完成。因为她是比较感性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多和她进行些理性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多任务处理,帮她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找到方向。

中间有段时间,我也会有点儿焦虑,反思是不是有的情况下太过严厉了。后来发现在严厉的过程中,晓芝会去很认真的把事情完成,得到她想要的结果。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整个过程让我意识到,其实有很多的辅助方式,要在合适时机作出决策,可以启发性的思考,可以提出问题,提出建议,也可以在必需的时候强势的提出要求。作为远见导师,把握交流中的平衡也是可以在实践中学到的。

有时候我会为学生的一个问题着急,但是慢慢发现最终还是需要她自己去意识到这个问题,去解决,去实践。她真正掌握和领悟了才是懂,所以我们就要有这个耐心陪她一起应对。

晓芝第三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调整了策略。那天晚上,我正好比较忙,在加班,焦头烂额。突然看到她给我发的微信说考试笔试过了。我超级高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自己的工作都有动力了。

我的另一位学生奕晨(化名)是安徽一所大学的博士生,主修传热领域,她非常有志向有追求,很有主见和领导力。

和晓芝交流相比,我和奕晨交流过程中指导性没那么强。我们聊得比较多的话题是领导力、女性独立、待人接物和职业发展,这些话题中我会分享我的经历和感悟。通过奕晨,我对她的博士经历和所研究的产业领域有了更多的认识,学到不少。我们还会交流一些生活中的精彩和烦恼,比如和邻居怎么磨合,东西方生活习惯的不同,甚至假期旅游。目前她已经接受了国内一家知名电动车公司的工作机会,主攻电池研发,这让我十分骄傲。我们现在是很好的朋友,会分享自己做饭的照片,鼓励对方早睡和健身,即使她即将结束校园生活,我们也会是长期的朋友。

我们在远见内部开会中也会讨论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如何去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如何提供建议和分享经验。

回看一年半以前,我在躲避山火离开家的路上想到的问题——你的时间是否花在了有价值的地方?我对我现在的答案满意很多。在工作中我也经历了很多挑战,加入远见也有很多反思。我觉得这些在不同方面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成长,回头看看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都是一种人生体验,都是一种修行。

对于有兴趣加入远见成为导师的人,我的建议是第一要看你的初心,是否有一颗愿意交流的心,是否真正愿意去付出时间和精力,这个挺重要的;第二就是公益组织的工作方式和公司不同,很多时候是思想的碰撞,自由的碰撞,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方式去贡献自己的热心和时间。

远见教育基金会部分志愿者在美国湾区小聚

 远见教育基金会部分志愿者在美国湾区小聚